close
1456552731544.jpg891516727  
最近,看了一本讓我相當有感觸的書:
「母性」,說真的,我不喜歡這個書名,
即便看完整本書,還是不喜歡╮(╯▽╰)╭
因為這兩個字的詞彙太直接、太露骨,
直接到我覺得就像是一針見血般的錐心,
露骨到我覺得好比是衣不蔽體般的羞恥。
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,是因為它探討的
是我們從小到大,從來就沒懷疑過的,
世人也一向認為是與生俱來的「母性」!
我是流淚看完它的,有很多感動與同感,
那是種難以言喻的情緒……該怎麼說呢?
它算是讓我得到釋懷、不再執著的作品。
 
首先針對文章解構的部分,我就滿喜歡的!
 
全書分成六個章節,每個章節都是以
對男女主角的情感而言,都相當重要的
“里克爾詩集”做為主軸,擷取其中
詩詞的標題,做為整段章節的名稱,
詩詞的內容,做為整段章節的結尾。
另外,每個章節有三段,分別是
看似以第三人稱敘述的「關於母性」、
及「母親的手記」、「女兒的回憶」。
 
一開始,我會有錯覺……
覺得書本中是在闡述這位老師因為新聞,
而去了解故事中母女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容,
但後來,你會漸漸發現,好像不是這樣,
尤其是「章魚燒的小律」同時出現在
「關於母性」與「女兒的回憶」這兩個
看似不同人物時空的段落時,
我發現一開始對人物架構的想法是錯誤的,
這兩個段落的人物應該是同一個人←_←
對!也就是說這看似第三者的老師,
其實就是在回憶中的女兒⊙_⊙
她正在回憶著自己與母親過去的故事。
而一開始的新聞內容,反而只是一個誘餌,
直接帶出一整段回憶的主題故事情節。
 
而且仔細看它這三段的標題,不難發現,
訂定這三個標題其實是有時空上的意義:
母親的手記,是母親寫給神父看的筆記,
女兒的回憶,便是這位第三人稱的老師,
也就是身為女兒的自己,所做的回憶。
這樣的一個故事架構與人物時空,
除了“在大阪賣章魚燒的小律”做佐證,
還有“故事中女兒立志做老師這職業”,
以及一開始故事引述的自殺女兒
是四樓住家中庭墜落而非櫻花樹上吊~
在在都證明了自己的判斷,而覺得驚喜。
(突然覺得自己像柯南在找疑點……)
 
搞清楚後,看文字,似乎更覺得悲傷~>_<~
因為“母親的手記”是用“女兒的回憶”來回應
可以很清楚明瞭的看出母親內心真正的想法
以及與女兒的認知,有相當大的差異性!
 
比如說:
而且母親把自己喚外婆的「歐卡桑」和
女兒叫自己的「媽媽」,做為區隔,
認為女兒不能夠使用自己母親的名字……
因為那個名字,屬於自己唯一摯愛的母親。
這部分是打從女兒出生的那剎那,
就決定了母親「母性」非天生始然的起點。
 
又比如說:
兩次女兒遇到生死劫難時(火災與自殺),
母親對自己的想法、對女兒的做法,
在事實上也都有相當大的出入,讓人詫異!
這部分則充分的表達母親自始至終都只求
自己做為女兒,向自己母親索取愛的渴望。
「母性」也只是表象的付出,是有償的愛。
 
文中的母女始終無法走進彼此的內心,
其實女兒要的只是「只要有妳就夠了」,
因為對女兒來說,這便是“無償的愛”。
但母親並沒有辦法這樣無償的對待女兒,
因為她內心只有自己唯一摯愛的外婆,
所以母親在火災現場才會說出:
「母親只有一個,女兒再生就有了」的話。
可想而知母親的心,一直都只為外婆敞開。
 
文中最關鍵,也是母女心結所在的一句:
“我盡己所能的疼愛女兒,悉心照顧她長大”
看似平凡的一句話,但它背後蘊含的意義是
“為了我的母親,已經努力付出愛女兒了”,
可是這不是發自內心的愛呀…(激動中)
前文與結語,相互呼應的真讓人唏噓!
 
最後,比較讓我感覺有趣的地方,
劇中人物,大部分都刻劃的不深,像是
佐佐木仁美(媽媽的朋友,爸爸的外遇),
田所哲史(爸爸),田所律子(姑姑),
田所憲子(姑姑),森崎英紀(憲子兒),
中谷亨(女兒的男友),
但仔細看看,從頭到尾都沒有介紹這對
主角母女的名字,直到最後一章節才知道
母親叫做留美,女兒叫田所清佳。
而且最後一章節只剩「關於母性」這段落,
這作者把時空拉回來現代做總結,妙哉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 
接著針對文章中有幾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
 
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兩次生死劫難……
第一次女兒的生死劫難中:
這位因為外婆自盡而傷心過度的母親,
連自己與女兒,其實是父親衝進家門
從火場中救出來的,都不知道~
還以為是自己聽從外婆的話,救女兒的。
母親的內心,一直以來只有外婆……
但是卻因為外婆選擇救自己女兒,
所以讓自己失去摯愛的母親,
顯然這讓她對女兒的愛,產生了矛盾。
但基於對母親生前的囑咐,所以她努力……
不斷的對著象徵自己母親的櫻花樹
告訴自己,母親覺得自己做得很好。
 
“我盡己所能的疼愛女兒,悉心照顧她長大”
 
第二次女兒的生死劫難中:
女兒因為知道外婆為救自己而咬舌自盡,
哭喊著向母親求證,沒想到母親的回應
竟然是掐住自己的脖子,想要殺死自己,
用力的在自己的脖子上留下了紅色勒痕,
但女兒因為愛母親,不願母親背負罪名,
情願推開母親而選擇上吊自殺。
相對於母親自己內心裡的認知,
卻以為自己當時是想擁抱著女兒的……
是啊,母親內心對愛的矛盾已經崩潰了!
她選擇性的解釋著:女兒是感受到了自己
奪走母親多麼寶貴的東西,所以選擇自殺。
 
“我盡己所能的疼愛女兒,悉心照顧她長大”
 
女兒的男友曾說:「這不是愛,
只是顧及他人的眼光,盡了責任而已。」
多麼透徹,簡單的見解呀!
自始至終,母親對女兒的愛都是有“緣由”的
並非無私無償、與生俱來的「母性」……
這無疑是對世人以為:女性是與生俱來的
「母性」,做出最大的質疑與反擊。
 
在山丘上的那個家,對她們母女來說
是母親內心美麗的家,是女兒的夢想之家。
女兒在母親用心勾勒的那幅“美麗的家”裡,
其實只是描繪幸福中的一個擺設而已,
所以,永遠就只是一個夢想罷了~
 
父親的外遇曾說:
「只要你放棄取悅媽媽,你就可以輕鬆了」
是啊,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,
但執著的人,就是看不透,想不開……
女兒為了從母親身上尋找無償的愛,
以為只要能「獲得原諒=被愛」努力討好,
卻仍無法從母親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。
「不被愛的孩子沒有彈性的空間」,似乎
只能微笑的告訴自己「算了,沒關係」,
「反正很開心,反正很幸福」般的逃避……
深陷在無止境的失落當中。
 
很開心,最後的結局是好的……
因為女兒最後,放下了、釋懷了,
即便母親依舊無法給她無償的愛,
但她建立了自己的家庭,有了下一代,
有了一個新的開始,便是故事最好的Ending
這意味著脫胎換骨般的重生,獲得救贖!
她有能力重新開始付出自己無償的愛,
相信她未來也能獲得相對無償的愛的♡
 
看似悲觀的故事,卻充滿正能量的一本作品
感謝作者的努力,才能讓我們讀得雋永…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